——临川“三农法治堂”倾情为民服务纪实
“有事就去‘三农法治堂’,保管你们双方满意。”近段时间,笔者在临川区有关乡镇采访,听到最多的词就是“三农法治堂”。村民们说,以前,一有矛盾纠纷就往区政府、市政府跑,现在不需要了。只要你到“三农法治堂”里一坐,即使心里有再多的怨气,在这里都能化解。
事实的确如此。去年初,临川区在26个乡镇396个行政村设立“三农法治堂”。一年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827起,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临川区在农村广泛设立‘三农法治堂’,值得借鉴和学习。”近日,省司法厅领导在临川调研基层司法场所建设时高度肯定了这一举措。
把小纠纷当成大事情来处理,小纠纷处理好了,大事情自然就不会发生。这是临川区广大干部的共识。当前,农村矛盾纠纷多发,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因田边地角、山水林木、瓜果青苗、鸡鸭猪犬等小事引起的纠纷很多,这些矛盾纠纷看似小,但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就有可能酿成大事。
解决农村纠纷的法宝是调解。临川区在各村建立“三农法治堂”,创建了“学法—调解—服务”的全新调解模式,让村民带着愁容和怨气来,调出好心情满意而归。
该区普法办在分析群众上访的案例中发现,许多群众上访存在盲目性,不管有理没理,不管合法还是违法,出事就找政府。究其原因,就是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为此,该区在“三农法治堂”里设立法律学习室,经常组织群众学习《宪法》《刑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与“三农”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摆放展板等形式,宣传有关法律知识。去年,该区各法律学习室共组织群众集体学习1000多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6万余份。
群众法律意识增强了,小调解才能起到大作用。去年底,上顿渡镇西邓村两村民小孩打架,大人路过插手打小孩,造成了一方小孩受伤,致使两家人之间矛盾很大,互不相让。最后,他们一起到村里的“三农法治堂”评理。在“三农法治堂”的调解室里,打人的曾某一听说可能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再也不敢出声。很快,调解就结束了,曾某赔偿吴某800元医药费,并向其道歉,吴某也表示不再追究曾某的责任,两人握手言和。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好法律服务工作,也是“三农法治堂”的一项职能。为此,该区还在“三农法治堂”设立了法律服务室。“把群众服务好了,群众才会听你的,调解才能够更加快捷、顺利,成功的机会就更大。”该区司法局负责人说。法律服务室在村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提供法律援助。同时,还送法上门,将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打印成宣传单、宣传册,送到村民家中。
此外,法律服务室经常举办家庭法律知识竞赛,将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有关法律知识融入其中。举行法制文艺演出,选拔社区的文艺骨干组建法律文艺宣传队,编排了一批法制文艺节目在村组巡演,受到村民们的欢迎。去年,共演出100余场,观众人数达4万余人次。“我们对‘三农法治堂’工作人员的服务很满意,大家都愿意听他们的。”河埠乡一名村民说。
“三农法治堂”的建立,是农村普法的一种新途径,营造了学法、知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据该区信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该区农村信访量比2012年下降了40%。
许龙太 章晋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