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忠诚,炽热如火;履职尽责,热情似火;困难来袭,赴汤蹈火。正是这“三把火”,淬炼了她过硬的政治品质、强烈的使命担当、严实深细的工作作风。她就是江西省纪委监委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王焱。
“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的谆谆嘱托。担任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以来,王焱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闻令而动,靠前监督,成为一方绿水青山的坚定守卫者。她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西省直百优十杰青年”等多个荣誉称号。2023年1月,王焱被评为江西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
见到王焱时,她刚刚完成江西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明察暗访任务,两个星期时间里跑了全省7个设区市、30余座矿山,最多的一天走了4座矿山。
“我们不能停留在材料中监督,更不能只靠口头监督、电话监督。”在王焱看来,只有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明察暗访,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找到症结。
江西省有上万座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艰巨。按照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部署要求,江西省自2019年起实施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10公里范围内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王焱和同事4年来跑遍了江西的山山水水,凭着“问题不整改到位绝不放手”的坚韧和执着开展专项监督,推动上百个问题整改到位。
王焱和同事们经常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暗访。而废弃矿山大多位于偏远山区,看一处矿山往往要在山路上兜兜转转好几个小时,经常顾不上吃饭休息。
艰苦的暗访之路上,有许多王焱难忘的经历。有一次,时值冬天下大雨,王焱和同事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湿滑的山路上,她的羽绒服和裤子都被树枝划破了,脸上也挂了彩。在一次暗访途中,他们遭遇山体滑坡,一块巨石砸到距离越野车只有几米远的地方,他们幸运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虽然经历了千辛万苦,但王焱却毫无怨言。“下基层就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吃点苦算什么!”她说,提前打招呼肯定掌握不到真实情况,这就背离了暗访的初衷。
王焱和同事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通过结合调研成果开展监督,推动江西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修复面积超额完成自然资源部下达的指标任务。
将“探头”延伸到最前沿,寸步不让推动问题整改,这一工作理念始终被王焱贯穿监督全过程。
2020年,王焱受命参与新余仙女湖违建旅游设施毁坏林地等问题整改监督工作。在长达一年的整改时间里,她多次实地调研察看,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林业部门,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最终推动10个违建项目问题逐一整改到位。
2021年,针对查处有关腐败案件暴露出的土地出让领域问题,王焱会同相关部门深入一线调研,牵头完成了相关调研报告,并推动省政府出台了规范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管理工作和加强闲置土地处置两项制度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治理效能。
“她的事业心责任感强,特别能吃苦、敢担当,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从不推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相关同志这样评价王焱。
2021年,有群众反映,江西省内一处违建项目破坏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由于该违建项目存在达10余年,且涉及人员多、领域广,调查处置面临许多困难、压力和阻力。
“处理一人会得罪一片。”有人劝王焱不要去捅这个马蜂窝。
但她就不信这个邪,全身心投入调查工作中。看到相关人员说明情况支支吾吾,害怕被追责问责,她循循善诱,帮助其转变思想态度,同时对谈话中捕捉到的信息抽丝剥茧、刨根问底,厘清问题责任,实事求是地提出处理意见,形成阶段性成果报告。
“她从来没有‘歇歇脚’的想法,工作上不仅带头干,而且比我们年轻人干得更有劲、干得更好!”面对这个亲和的老大姐,组里的“80后”干部小曾十分钦佩。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的业务管理范围既有耕地、林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保护,还包括土地征收、不动产登记、地灾防治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事务,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日常监督工作任务繁重。面对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自己还要照顾年迈双亲的现实困难,王焱却从来没有向领导提过任何要求,而且把工作完成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饶万鹏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