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史和他的《慈竹诗》 走进宜黄县黄陂镇霍源村,人们可以看到村边一丛丛青翠的簇生竹,名叫“慈竹”,也叫“子母竹”。这种竹子可以长到5-10米高,竹竿笔直,坚硬,可以劈篾编扎竹器,又可以做造纸原料。可是这种竹子原产地不是我们临川而是四川,“慈竹”是我们临川的一位远祖,乐史当年在四川为官时,千里之外移植过来的。 乐史诞生于公元930年,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地理学家、方志学家,其著作《太平寰宇记》,至今流传不衰。乐史生活在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混战的时期,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乐史的祖父乐程死于战乱,父亲乐璋家园被毁,携全家南逃,后来到江西抚州,次年,定居于临川。乐璋身负武功,被人举荐当了临川尉,不久晋升为临川丞。后战火烧至江西,父亲乐璋带全家上山隐居,迁到了偏僻的宜黄霍源山村。那年乐璋55岁了,却喜得贵子。乐璋乐不可支,要好好的给儿子取个名字,想了三天,终于有了结果。他要自己的儿子堂堂正正的做人,所以给儿子的“字”取为“子正”,又希望儿子能像他的祖辈一样“乐诗、乐文、乐书、乐史”,所以就取名为了乐史。 乐史果然也没有让祖辈们失望,他胸怀大志,发奋读书,在22岁那年就考取了进士,做了抚州的秘书郎,他可是我们临川文化史上本土产生的第一位进士。可是乐史对南唐的腐朽政权丧失了信心,于是挂冠回乡,隐居办学。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随后一统天下,建立了大宋王朝。乐史看到了光明,他再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再一次中了进士,后来他到四川省当了知陵州,从此乐史的仕途之路越走越宽。 在陵州为官,乐史春风得意。有一年,他外出巡视,在郭村坞这个地方看到了一丛丛的翠竹,很是引人注目。后来打听才知道这种竹子正是杜甫《假山》诗中吟咏过的“慈竹”。此时他也诗兴大发,回想自己乐氏家族的颠沛流离,唐末的天下大乱到如今的天下太平,胸中顿时感慨万千,写下了《慈竹诗》: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长茎复短茎,枝叶相峥嵘。去年笋已长,今年笋又生。高低相依赖,浑如长幼情……五言长篇,叙事说理,他一气呵成。这首《慈竹诗》后被皇帝宋太宗看到,十分高兴,因为此诗倡导的慈竹理念也就是一种“孝悌”理念,这与皇帝想要把天下初定的大宋王朝治理成太平盛世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宋太宗大喜之余还御笔一挥,和诗四首。一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对一首诗如此重视与推崇,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慈竹诗》不仅影响了整个大宋王朝,也影响了整个乐氏家族。乐史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官至太常博士,二儿子中进士,三儿子官至谏议大夫,就连我们临川的王安石也对乐史家族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作为抚州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乐史对临川的影响是巨大的。从那以后,抚州人民勤于耕种,礼于诗书,通情达理,智而能文。临川才子像乐史一家那样,以家族为单位,成批、成块的出现,人才辈出,可见乐史对临川文化的影响是如此之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