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和范仲淹的故事 晏殊和范仲淹都是北宋名臣,晏殊十四岁以神童之名就入朝为官,平生以推荐人才而著称。 宋仁宗天圣五年,范仲淹辞官为母守丧,住在应天府,当时晏殊因得罪太后,被贬为应天府知府。晏殊上任后,大兴学校,以教诸生,恢复停办已经的府学,他想到范仲淹德才兼备,特请范仲淹担任掌学,,范仲淹因正在居丧,不肯答应,晏殊以他在岳阳楼记里讲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话,激励范仲淹,范仲淹不计得失,慨然受命。说起来晏殊请范仲淹担任掌学,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官员居丧按规定是不能任职的,被人参一本,那可吃不消,但他们两人为了能为国家培养人才,早已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了。 天圣六年,回京任御史中丞的晏殊又推荐范仲淹为秘格校理,秘格校理为天子近臣,可以直接就国事发表意见,但范仲淹为人正直有主见,从不看晏殊的脸色行事,经常反对晏殊的提议,经常弄得晏殊下不来台。事后晏殊责备范仲淹,说我帮了你多次你也别老反对我呀,范仲淹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推荐我难道不正是因为我为人正直吗?说得晏殊无言以对。 宋仁宗康定元年初,西夏首领李元昊入侵延州,把朝廷边军打得大败,范仲淹临危受命,担任陕西经略使,挑起国防的重任。范仲淹上任后,改变策略,稳扎稳打,李元昊见宋军换了主帅,无机可乘,就写了一封信给范仲淹试探军情,范仲淹为了稳住敌人,来不及请示朝廷,就回来李元昊一封信,这事被人告到朝廷,认为范仲淹有通敌卖国的嫌疑,应该抓起来问罪,这时候晏殊又挺身而出,力保范仲淹忠贞爱国,并请皇帝把事情调查清楚,结果正如晏殊所料,范仲淹才免于问罪。这样,晏殊又一次为国家保护了栋梁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