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清:让八项规定“长常”吹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明确提出,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整整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国家领导人的铿锵之声仍犹言在耳。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33209起,处理党员干部42666人。 4月1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曝光台”又再次通报220个各地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央纪委发布“曝光”案例的频率,由过去的一月一报,变成了一周一报。 这让我们看到中央抓作风建设的态度是坚决的,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作风建设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信心。 然而,在中央花如此大力气抓作风建设的同时,曝光的一组组触目惊心的庞大数字却让我们有不少隐忧,党员干部作风问题为何屡禁不止,这么频繁密集的曝光、明察暗访、监督检查,为何管不住官员的嘴和腿? 原来,明目张胆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等现象少了,新的作风问题穿上 “隐身衣”又出现了,作风问题的表现形态呈现了隐蔽化的趋势,矿泉水瓶子装茅台、躲进农家会所高档消费、打着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幌子公款旅游、办公场所由大间改成小套间等等不一而足,反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官员的侥幸心理在作怪。一些人觉得,我换个法子搞变通、打打擦边球,你能把我怎么样,一些人觉得,你学我来我学他,大家都是这么干,我随大流没风险。更有甚者 “忍辱负重”到退休,以为“为人低调”就能“安全着陆”。 要使官员彻底摒除侥幸心理,使“八项规定”落到实处,而不是像一阵吹过的风,应该做到“长”“常”结合。 长,就是长期抓,一抓到底。作风整治像弹簧,你弱他就强,如果没有长期抓的勇气和担当,作风之弊就会像疯长的野草,形成燎原态势。一些领导干部抱着中央抓作风建设只是一阵风的态度,如果作风建设一有松懈,这些积弊已久的陋习、旧习必定会卷土重来。作风建设不但要抓长久,抓长远,还应伸长触角,一抓到底。一些地方只盯着上级机关、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却忽视了基层部门、不起眼的小单位;一些人只盯着上级领导、高级干部、单位一把手,却忽视了很多地方也存在一般干部、农村干部搞变通、搞腐败。 常,就是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发动平常大众,织密监督防护网。只有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严格的常态化管理机制,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各级监督部门负起监督职能,才能减少监督盲点,扎紧制度的篱笆。然而,再密实的篱笆都有漏网之鱼,为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除了强化制度监督,还需要尊重民众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等权利,“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众最有监督动力,发动民众,八项规定势必更有威力。 总之,作风建设没有终点,“长”“常”结合,才能赢得作风建设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