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需要理性对待 陈满兰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科技发展时代,上网看新闻,写微博、玩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基本技能。互联网拉近了全世界的距离,也传递了无数网民的心声。据统计,中国13亿人口中有网民5.6亿人。 网络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具有直接性、动态性、开放性和虚拟性几个特点,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使公众知情范围不断扩大,表达空间不断拓展,监督权利不断加强,参与机会不断增多,协商机制开始呈现,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网络舆情则是在网络空间内,围绕种种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态度。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网络舆情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无障碍地表达了现实民意,还原了事件真相,促使矛盾得到化解,问题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舆情就是反映现实民意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复杂原因,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为了达到各种险恶目的,在网上散布谣言,煸动闹事,制造各种恶性事件,这一类虚假舆情完全违背现实民意,伤害了网民感情,损害了群众利益,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对此必须予以坚决打击和严厉惩治。
网络舆情成为反腐利剑。“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和雷政富“不雅视频”等腐败案件,经过网上公开举报,网民追踪报道,纪委及时介入,最后被严厉查处。这些网络舆情体现了现实民意,并成为查处腐败分子违纪线索的重要来源。 网络舆情并不完全等同现实民意。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发起赈灾募捐,在网络上遭到一片骂声。然而,据网上公布,地震发生一个星期内,全国有115家基金会参与芦山地震救灾募捐,中国红十字会仍然收到社会捐赠款物5.66多亿元。中国红十字会尽管遭遇信任危机,但在社会上仍然有较高的信任度。这一事实证明,网络舆情与现实民意之间,有着较大差异。 谣言止于智者。最近各种地震传闻,各地新增人感染H7N9病毒谣言充斥网络,影响着人们的视听和社会的稳定。任何一个网络舆情,网民褒贬不一,态度各不相同。有些网民凭直觉和感性去相信,往往被表面报道所迷惑,而大多数网民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理性分析,期盼事件真相。 面对国内国际环境风云变化,网络事件高发频发,真真假假需要有关部门认真调查,更需要网民理性对待。事件需要还原真相,时代呼唤道德回归,社会更需要公平正义。只要我们每个人尊重事实,心怀正义,理性对待,网络舆情就能真正反映现实民意,传递人间真情,释放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