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临川廉政      审查调查      监督曝光      巡视巡察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思践悟
学思践悟

求是:让潜规则失去土壤、通道和市场

来源:临川区纪委监委 发布于:2015/5/5 9:24:29 点击量:

  党内潜规则已成为腐蚀党员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疴毒瘤。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明确提出:“要坚持清正严明,形成正气弘扬的大气候,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治理党内潜规则,有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彰显党规党法权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党内潜规则是与党的规章制度对立,并被一些党员干部认可而实际奉行的非正式规则,具有隐蔽性、实用性、功利性、排他性等特征。

  一是隐蔽性。党内潜规则暗中操作、见不得阳光,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听起来悖情悖理悖法,却可畅通无阻。遵循潜规则的主体具有隐蔽性。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中,一些党员干部阴阳“两面人”现象突出。他们“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一面是台上人前满口信仰宗旨、党纪国法、仁义道德,另一面是台下人后信仰泯灭、违法乱纪、道德失范,台上台下两个形象,圈内圈外两种表现。有的腐败官员以“雅贿”方式敛财,似乎是“人情往来”,实际是违纪违法,获得的字画、古玩、玉瓷器等价值竟达天文数字。潜规则如网似雾,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已经成为一部分党员干部为人处事的基本遵循,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每时每刻都在消解党的明规则的功效。

二是实用性。党内潜规则虽然无形却能让明规则变形走样。潜规则使真正按明规则修身行事的人,往往找不到沟通的话语和办事的路径。一些不拉关系、埋头干事的党员干部因此被边缘化;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则屡屡得到提拔重用,结果就是老实人吃亏,“逆淘汰”成为荒唐却真实的存在。一些人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关系”和“门子”、“路子”上,热衷于弄虚作假、请客送礼,甚至搞贿选和非组织活动。由于遵循潜规则能获得实惠和利益,必然会在党内滋生对潜规则的认同、羡慕和追随心理,甚至一些原本正直的遵纪守法的党员干部也被裹挟其中。就像一辆公共汽车,要么你挤上去,要么就等下一班,千万不要站在车前“螳臂当车”。否则,就会成为大家嘲讽甚至是提防的对象。

  三是功利性。潜规则是“以我为本”的规则,是攫取非法利益而牺牲公共利益的规则。从一些腐败案件中可以发现,腐败分子可以利用的潜规则越多,所能获得的非法利益就越大。如果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员干部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没有任何非法的自由裁量权,潜规则就会丧失立足之地。而现实中,一些腐败分子经常利用潜规则,打“擦边球”,逃避监管,猖狂地追名逐利。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数额巨大,动辄千万元、上亿,令人触目惊心。这些腐败分子把党纪国法置于脑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雁过拔毛,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利用潜规则大肆敛财。潜规则的功利性特征使腐败行为更加隐蔽,查处难度加大。

  四是排他性。党内潜规则在政治生活中的肆虐,必然导致现实中形形色色的集体腐败,造就一批腐败分子,他们形成利益共同体、朋党关系、裙带关系,进而演变成结党营私的“圈子”。“圈子”成员之间心照不宣地互相利用,排斥打击异己。从近年来查处的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看,他们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利用各种人脉关系,相互勾结扶持,建“王国”、搞“山头”、圈“地盘”,形成纵横交错的帮派体系;他们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沆瀣一气、党同伐异,哥们、兄弟、江湖义气高于组织制度,高于党性原则;他们信奉“圈子高于班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也等于进了班子,不进圈子进了班子也等于没进班子”。近年来,腐败现象由“独狼式”腐败发展到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与一些党员干部遵循潜规则的圈子文化不无关系。潜规则在官场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和黑洞,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利益集团产生的温床。

  党内潜规则侵蚀党的肌体、败坏党的作风、损害党的形象、疏远党群关系、激化社会矛盾,它无形中消解和扭曲党的制度,使党规党法效果大打折扣,使腐败治理难度加大,使社会道德基础和党的价值理念变得脆弱,应当引起高度警觉。

  党内潜规则导致党内明规则变形失灵。在党内,以党章为核心的一系列党规党法是指导所有党员干部思想言行的根本准则,而在那些信奉潜规则的人看来,党规党法只是形同虚设的“纸老虎”、“稻草人”、“橡皮泥”,是不带电的高压线。比如,有的党员干部“不认主义认实惠”、“不信马列信鬼神”,精神上“缺钙”,患上“软骨病”;有的溜须拍马,“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搞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小圈子选人”、“选小圈子的人”,挑战党的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有的信奉好人主义,“多栽花、少栽刺”,导致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流于形式,等等。潜规则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着党内关系,左右着党规党法的执行效果,导致党规党法的规范力、引导力下降。

  党内潜规则加大腐败治理难度。潜规则的运行实质是为了追求一种按照明规则运行所不能达到的目的和利益,牺牲的是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满足的是少数人的不法利益,必然伴随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腐败行为与潜规则之间存在着互生互动关系:党内潜规则既是党内腐败的滋生物,又是党内腐败的重要诱因。一方面,腐败的多发加速了党内潜规则的蔓延,使党内潜规则成为人人都要去适应的生存法则;另一方面,党内潜规则催生了腐败,促使腐败行为巩固和长期化,使人们对贪腐行为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形成贪腐的党内氛围和社会环境。潜规则的盛行,使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成为官场至上的准则,必然导致权力腐败。一些被查处的贪官,不与组织交心交肺,却与老板勾肩搭背,总是遭到一帮不法商人“围猎”,他们如影随形,狼狈为奸,肆无忌惮地大搞官商勾结、利益输送。潜规则凝结在社会的关系网中,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往往在拉拉扯扯、推杯换盏、灯红酒绿中完成了利益交换。党内潜规则的滋生蔓延,会导致党的组织由“大熔炉”变成“大染缸”,干扰领导干部的身心健康,身处其中,长期熏染,就会“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对腐败易形成认同和接受心理,甚至会出现“前腐后继”的腐败现象。

  党内潜规则对党的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带来冲击。潜规则文化一旦被党内接受,它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取向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必然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党内潜规则满足的是某些党员干部的私利,往往比正式规则更有吸引力和存续力。党内潜规则与我们党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相径庭,扭曲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引起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言行的混乱和理想信念的动摇,使他们精神空虚、心为物役,金钱至上、名利第一,心无敬畏、行无底线。党风是政风和民风的导向标,党风正,则政风清、民风淳。党内潜规则的盛行导致社会道德滑坡,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模糊甚至颠倒,现代社会应有的法治、公平、规则等基本理念难以彰显,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因此变得脆弱。

党内潜规则具有复杂的社会基础,治理起来任务艰巨。清除党内潜规则,必须彻底铲除其滋生蔓延的生态环境,让潜规则在党内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

  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铲除党内潜规则的文化生态。中国传统文化中关系文化、人情文化都对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党内潜规则有了生存空间,诱导产生党内潜规则。在消除党内潜规则过程中,必须通过培养、普及、加强和巩固民众的制度文化意识,根除党内潜规则生长的文化生态。潜规则是明规则缺位和失效的产物,党内明规则与党内潜规则此消彼长。只有把党内的明规则立起来、硬起来,彰显党内明规则的权威,那些隐藏的、私下约定的党内潜规则才会消失。要培养党内“敬畏制度”特别是“敬畏党章”的意识,彰显党的明规则的权威,强化党的明规则教育,加强明规则意识的培养,促使党的明规则内化为党员干部的内心信念、外化为行为模式,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党内潜规则。

  切断党内潜规则的利益纽带,根除党内潜规则的经济生态。潜规则的根源是利益使然。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改革攻坚,冲破潜规则赖以生存的利益固化的藩篱,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行政务公开,划定权力边界,制定和晾晒权力清单,让政府决策程序运行于阳光之下,堵塞一切可能的官商勾结和非法交易。要加大力度查处那些阳奉阴违、结党营私、按照潜规则行事的党员干部,使那些不听劝告、热衷于运用潜规则贪污腐败的人,在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心理上追悔莫及。要建立科学的补偿和惩处机制,不能让遵守明规则的人吃亏,要使遵循潜规则的人受到惩处。

  树立现代民主政治理念,破除党内潜规则的政治生态。党内潜规则与现代民主政治理念格格不入,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理念的异化和扭曲。现代民主政治理念是根除党内潜规则的良药。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吸取和借鉴现代民主政治理念中的有益成分,如平等观念、自主意识、尊重法治、讲究规则等。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植和巩固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进而使党纪国法等明规则日益深入人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党员干部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民主政治理念,才能扬正气、除糟粕,养大气、克邪气,彰显党内明规则的正能量,以坚强的党性自觉抵御党内潜规则的影响,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临川区纪委区监委网站 Copyright 2020 http://lc.fzlz.gov.cn/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临川区纪委 临川区监委  地址:临川区行政中心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lcqjwxjs@126.com
备案号:赣ICP备2021000202号 临川区公网安备:36100202000313号
技术支持:
抚州市中科曙光